
體育播報10月16日宣 在本周的世預賽上,非洲島國佛得角歷史首次晉級世界杯正賽,《上游新聞》對幾位在佛得角工作的中國人進行了采訪,曾在廣州從事足球青訓工作的阿羅介紹了佛得角的足球情況。
據《上游新聞》報道,根據2017年時任佛得角駐華大使提供的數據,當時就有近3000名中國人在當地生活或者工作;2025年根據浙江溫州官方媒體的報道,目前佛得角有約4000名溫州籍華人華僑。
14日上游新聞記者也聯系了多位在當地工作生活的中國人,在當地從事百貨行業的林先生告訴上游新聞記者,佛得角戰勝斯威士蘭出線后,在店門口看到很多當地人一邊喊口號一邊慶祝,“比過年都要熱鬧,僅有50多萬人口的小國進世界杯,看到他們的足球氛圍,讓我感慨萬分。”
在佛得角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白女士,在中國援建的普拉亞國家體育場觀看了佛得角出線的比賽,她告訴上游新聞記者,自己是第一次看足球賽,雖然不是很了解足球,但也被球場的熱烈氛圍所感染,“感覺爽到了。”
曾在廣州從事足球青訓工作的阿羅告訴上游新聞記者,自己和妻子在佛得角工作已經一年多,雖然不是從事足球相關行業,但工作之余都會關注足球新聞,作為曾經的足球從業者,他也坦言:“這也給了我換個角度學習足球的機會。”
阿羅介紹,自己也去看了好幾場佛得角國家隊的世預賽,“比賽基本在周中舉行,前期都是當地人自發組織前往,像出線戰這樣關鍵比賽,國家就會大力支持,當天全國放假讓人民去現場支持。球票一般200-300庫多(埃斯庫多,當地貨幣)左右,折合人民幣20元上下,這次打斯威士蘭有少數黃牛把門票炒到3000庫多一張。”
阿羅說,佛得角出線后,球迷的瘋狂像是拿到了世界杯冠軍一樣,如果不是第二天還要上班,會一直慶祝幾天,“周五的話,有可能一直慶祝到周日晚上。”
“那種由內而外散發的民族自豪感讓我感慨萬千,在慶祝現場他們說得最多的,大概意思就是‘我們創造了歷史’‘再小的國家一樣可以沖進世界杯’‘我們可以瘋狂一天一夜’‘佛得角,沒有壓力’(Cabo Verde,No stress),這也是他們國家對外宣傳旅游的口號。”
佛得角現役國腳都在海外聯賽效力,大部分都是歸化而來,談到自己觀察到的佛得角國家隊,阿羅介紹:“他們的足球很純粹,擺大巴(防守)的很少,絕不會踢功利足球,這幾年的技術套路多數來自邊路1對1、1對2的突破,下底傳中、倒三角回傳,還有定位球,90分鐘內一有機會就進攻,體能杠杠的,技術水平可能相當于葡萄牙三隊。”
因為工作緣故,阿羅還沒有參與當地的業余比賽,但是看過多場佛得角本國聯賽,“每個城市都組建了自己的球隊,球隊決賽爭冠上座率不亞于這場出線的比賽,這跟我們國內的蘇超很像,由自己城市的民營企業贊助支持,踢得好的球員很多去葡超、葡甲,有的移民歐洲,帶有佛得角血統的會選擇入佛得角國籍代表佛得角踢世界杯。”
根據官方資料,佛得角足球超級聯賽僅有12支球隊,卻實行了每隊最多3名外援的限制。2023年的佛超冠軍博阿維斯塔,常規首發陣容里的10名球員是出自國內青訓的本土球員,而非由外援扛大旗。阿羅認為:“從我的觀賽體驗來看,他們去年的聯賽冠軍能踢中超,聯賽末尾球隊踢中甲都不是問題。”
“他們日常踢球的風格就是開心、快樂,秀就完了,會鼓勵大膽一對一。”阿羅感嘆:“大街小巷、沙灘、休閑廣場甚至馬路中間,只要能踢球,他們從不嫌棄場地大小,來到這一年多,真真切切體會到足球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,那種純粹是國內沒有的。”
阿羅介紹,佛得角淡水資源稀缺,種不出適合踢球的草,大部分人造草球場全是中國援助,包括社區健身器材也是中國援助建設,“在這里,每個村莊都會有一個足球場,人造草的、水泥地的、土沙的,沒有足球場也能開塊土地出來,拿木頭做球門。”
據媒體報道,佛得角總統內韋斯在國家隊出線后表示:“這是屬于所有佛得角人的節日,我們將撥款1.2億歐元去升級每個島上的足球設施。足球是每個佛得角人的一部分,讓我們永遠享受這項運動帶來的快樂。”